奇瑞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无人驾驶 > 正文

禾赛科技:自研芯片,4年内将激光雷达性能提升10倍

发布日期:浏览量:3661

导读:禾赛发布固态补盲激光雷达。在这个赛道也开始内卷的当下,李一帆认为芯片自研是禾赛的核心竞争力。而本着发布后一年内一定要量产的原则,禾赛的发布会虽然来迟了一点但并没有错过时机。

11月2日,禾赛科技正式发布面向ADAS前装量产车的纯固态近距补盲激光雷达——FT120。“这次与其说是发布会,不如说是借着产品发布的名义和大家讲讲我们是怎么想的。”

发布会就在禾赛科技位于上海的办公大厅内,CEO李一帆站在圆形大厅中间,举着杯冰可乐,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一一解答了外界对于禾赛,对于激光雷达可能有的疑惑。

尤其是关于产品发布节奏,李一帆表示,禾赛的习惯是发布的产品一定要是一年内可量产的,禾赛不会为了提前抢占一个概念而发布产品。因而,虽然不是第一个发布,但通常禾赛总是实现第一个量产。

以目前禾赛的明星产品AT128为例,去年8月发布,到今年9月,已实现月交付过万。而刚刚发布的FT120,也已经获得超百万台定点。这样的表现不可谓不亮眼。

一、FT120能做到什么?

以下,我们首先来看FT120目前已公布的参数。

作为一款纯固态激光雷达,FT120的激光发射与接收完全通过芯片完成,内部没有任何运动部件,从而大幅提升了产品可靠性、生产效率和量产一致性。

不过,不同于我们已知的FLASH固态激光雷达,FT120可以实现对光源发射时间和方向的控制,因而具备更高的灵活性。

基于高度集成化的架构,FT120在保证出色性能的同时体积小巧,可无缝嵌入车身两侧或四周,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安装在两侧翼子板、进气格栅、后保险杠等位置。最小外露视窗尺寸仅为70 mm x 50 mm。

活动现场也展示了一辆改装过的理想ONE测试车,除了车顶和正前方的长距激光雷达AT128,车身四周也装上了多个FT120。从实际上车效果来看,其对车身整体外观的影响较小。

而作为侧向补盲激光雷达,FT120拥有100° x 75°的广角视场,在10%反射率下可实现30m测距,最大量程100米。既能够感知到高处的路牌、栏杆、立体车库夹层等,也可以探测到低矮的孩童、宠物、锥桶、斑马线等。

同时,FT120具有192,000点/秒的点频 (单回波模式下) 和160 (H) x 120 (V)的全局分辨率,使其能探测到丰富的物体细节。

就目前量产车领域主要采用的长距半固态激光雷达而言,其优势是测远,但垂直视场角不大,用于两侧补盲时,对于车身近处的低矮物体可能会存在感知缺失。其次,补盲激光雷达通常要布置多颗,使用长距激光雷达成本上不划算。

而定位于侧向补盲激光雷达的FT120则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车身周围更全面的点云覆盖。

在路口转向、车辆加塞、主动超车、自动泊车等近距低速场景下,FT120能帮助智能汽车实时“看清”周围路况,保障安全。

尤其在城市领航辅助成为多家车企争夺高地后,更加拥挤、复杂的行车环境,以及对车身周围障碍物更精确感知的需求将使近距补盲激光雷达的重要性愈加明显。

此前,智驾网也具体探讨过关于激光雷达视场角、安装位置、近距补盲以及长距测远等相关内容,可参看《激光雷达到底应该装在哪儿?》《一颗好的补盲激光雷达能做到什么?》。

对于要实现高阶驾驶辅助功能的车辆来说,长距半固态激光雷达搭配近距补盲借光雷达无疑是当前技术水平下,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最合适的组合。放到禾赛的产品中,即是AT128与FT120的组合。

二、禾赛的核心竞争力

沟通进行到一半时,李一帆突然代替媒体向自己发出了拷问的灵魂一问:“激光雷达行业到底有没有壁垒?”

换种表述也可以理解为禾赛对于自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行业内到底有什么竞争优势。

类比于整车企业,当分工越来越细化,供应链越来越完善,整车企业大可以从市场上采购到所有需要的配件,将其组装成车,激光雷达同理。

但正如燃油车时代,知名车企一定会自研发动机,李一帆认为自研芯片就是禾赛的核心优势,是禾赛的发动机。

目前禾赛出货量最大的半固态激光雷达AT128即是搭载了禾赛自研的第二代芯片。基于纯固态电子扫描技术(E-Scanning),可在几厘米的芯片上实现128组激光接收通道的线列集成,可大大提高产品的集成度。

发展到FT120,其将搭载的是禾赛第三代芯片。相较于AT128,FT120的单个芯片上集成了由数万个激光接收通道组成的面阵,在更小的体积内实现更高的点云密度。

据李一帆介绍,采用自研芯片的方式,可有效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简化供应链,同时优化性能。

由于芯片化可将原本激光雷达内复杂多样的元器件集成到芯片上,可将其数量从约1000个减少到100个,提升产品可靠性、生产效率和量产一致性。单线成本则可下降约90%。

供应商数量也可从100个左右降至10个左右,大大提高供应链稳定性。而且,李一帆表示,由于激光雷达芯片采用的是成熟制程芯片,其供应链也更为稳定,更有利于确保禾赛产品的交付。

同时,由于芯片化集成了更多的激光接收通道,点云密度增加,其分辨率也可提升约10倍。

而且,李一帆表示,芯片化还可以帮助激光雷达的进化搭上摩尔定律这条大船,实现每两年性能翻倍。

摩尔定律是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的经验之谈: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在大约每经过18到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换言之,处理器的性能大约每两年翻一倍,同时价格下降为之前的一半。

摩尔定律将帮助禾赛实现激光雷达性能的提升,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李一帆表示,禾赛希望能在四年内将其激光雷达性能提升十倍。

三、在轻量化时代自建工厂

禾赛另一个让李一帆觉得骄傲,但同时也引来外界质疑的做法是自建工厂。

在大部分企业都选择轻量化发展,采用代工制的时候,禾赛选择了自建工厂。李一帆认为,这是因为禾赛将制造也视为研发的一部分。

“从我们最开始创业,只有二十几个人时,我们就是自己做产品的。”

因为如果你的产品加工厂没有做过,从图纸到最后的成品,可能要经过非常多道流程,其中的沟通成本是很高的,此时制造就是研发的一部分。

这是禾赛对于自己生产,甚至自己耗资近2亿美元建造了“麦克斯韦”智造中心的考量。当然,订单和资本的加持也是禾赛敢于投入的底气。

据介绍,麦克斯韦工厂位于上海嘉定,可实现90%的生产自动化率,具备200米室内测远能力,可独立完成60余项质量检测。

预计2023年上半年全面投产,年产能120万台。李一帆表示,到2025年,禾赛的订单量将用到工厂的产能。

在整个沟通过程中,禾赛联合创始人兼CTO向少卿一直坐在侧边的红色沙发椅上,带着种睡眼朦胧的随意。介绍完制造环节,李一帆转头对向少卿调侃:“怎么样?我有没有把你引以为豪的制造理念讲清楚?”

初始介绍向少卿时,李一帆表示他平时一直在工厂,所以很少露面,以至于外界甚至怀疑这个人是否还在公司。

对一家科技创业公司来说,重研发、重技术、重制造都是必要的配置。但李一帆也表示,交付是检验激光雷达公司能力的唯一标准。

自动驾驶时代进入ADAS时代,从机械式激光雷达Pandar系列到半固态激光雷达AT系列,禾赛的交付量也在大幅增长。

而从最早的Pandar系列到如今的FT120,在外界看来,禾赛的产品发布似乎总落后于同行,但事实上,它的量产交付却从不含糊。

可能慢了一点但从未错过,似乎每一次,禾赛的产品都正好踩在了市场需求的节点上。

来源:智驾网 作者:黄华丹

版权说明:“华夏EV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文章标签:

本文网址:http://www.evinchina.com/articleshow-456.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 2023年中国主流智驾公司业务进展梳理
    导读:2023年智驾赛道,几家欢喜,几家难。本文梳理了37家国内主流智能驾驶公司2023年业务进展,覆盖L2+量产智驾、Robotaxi、无人干线物流、无人港...
    浏览量:5949
  • 文远知行获新加坡T1、M1自动驾驶牌照
    导读:12月11日,文远知行宣布获得新加坡Milestone1无人驾驶车辆第一级别公共道路测试牌照(简称“M1牌照”)及T1Assessment无人驾驶车辆第一...
    浏览量:3027
  • 滴滴自动驾驶展现未来出行新趋势
    导读:一辆辆白色的自动驾驶网约车在城市街道中灵活穿梭,派单、接驾、行程中、到站、回港、充电,自动化运营一气呵成。这是2023广州国际车展上,...
    浏览量:2959
  • 文远小巴和文远环卫车在大连正式投入运营
    导读:近日,我们从文远知行官方处获悉,其在大连高新区的车联网无人驾驶示范项目经过180天的测试后,于日前首发运营。其中,文远知行无人驾驶小巴...
    浏览量:384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