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 > 正文

智慧交通专业人才稀缺,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发布日期:浏览量:4759

导读:如果将1997年“北京97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视为中国智能交通发展的起始元年,二十五年后,我们终于在教育系统特设了智慧交通本科专业。

2021年2月10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及《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2021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特设新专业“智慧交通专业”。
2022年2月25日,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10所高校申请新设“智慧交通”专业获批,包括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南交大、北方工大、石家庄铁道大学、大连科技学院、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福建工程学院、山东交通学院、山东大学(智能制造和智慧交通)等。

一、智慧交通专业人才需求旺盛

高校新设智慧交通本科专业一事,受到了智能交通行业高度关注。
大家关注点主要集中于高校会设置怎样的智能交通专业课程,与交通工程专业会有哪些差异,智能交通所涉及领域比较多,各学校的教学工作如何平衡这些差异明显的细分专业方向,是偏向于交通管理,还是偏向于交通运输,是偏向IT,还是偏向于工程等等。

对此,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主任杨晓光教授在接受赛文交通网采访的时候表示,智能交通专业的内涵还有待探索,智能交通专业和交通工程专业关系如何?差异何在?实际上交通工程专业本身具有典型的新工科特征,正在基于以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发展,特别围绕包括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需求向新工科变革,如同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已变革为“智能交通系统工程”和“智能交通设施工程”两个专业方向。

交通工程新工科专业发展的重点便是智慧交通方向,而智慧交通专业必然以交通工程为关键基础,与交通工程新工科不断融入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整合运载工具、信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内容应是一致的。

“我们主要围绕重大工程智能建养、运输智能服务、智能安全保障、智能节能环保等交通运输行业重点领域数字化与智慧化应用的人才需求,对原交通工程专业进行改造升级。”组织学校智慧交通专业申报工作的福建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廖律超教授对赛文交通网表示。

智慧交通范畴比较大,各高校的教学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比如北方工业大学侧重于面向交通的数据+人工智能方法,依托学校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特大城市道路交通智能控制系统理论与技术”,面向数字经济发展需求,聚焦北京特大城市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治理,侧重于城市交通领域的大数据分析、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管理治理、智慧运维服务等,涵盖学校交通控制、大数据、人工智能、计算机、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内涵,培养具有更高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工科专业技术人才。

随着“交通强国”、“数字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交通运输行业不断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进行转型升级,行业用人单位面对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到来,亟需既掌握交通系统规划、交通运输管理与优化等业务知识,又精通大数据处理技术、人工智能算法、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智慧交通专业人才需求旺盛。

智慧交通专业课程设置,大家摸着石头过河。

近期,赛文交通网采访了来自产品商、系统集成商、设计院、科技公司等单位的从业人员,从他们的视角聊了聊智能交通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行业人才稀缺的主要原因,以及对高校“智慧交通”本科专业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方面给出了各自的建议。

二、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这几年我也招聘了三十多位交通工程的毕业生,发现学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有个弱点,就是他们的计算机基础太差了。”

国内某大型产品公司智慧交通业务的负责人对笔者表示,这个行业人才不稀缺,只是交通工程专业出来的毕业生企业用不上,一般需要花1-2年时间进行培养,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智能交通分为智能和交通,智能是通用能力,是信息化的知识,涉及到计算机、软件、数学;交通是行业能力和行业视角,是专业能力,涉及到交通规划、交通工程、交通控制等。”百度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产品与解决方案总监李晨毓认为,从事智能交通,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基本的素质是懂一定的计算机和软件,懂一定的交通行业知识。

智能交通领域细分有市场、解决方案、研发等不同层次的岗位,市场的视角要了解信息化与交通行业发展,所以需要掌握计算机、交通专业的基本知识。

解决方案能够以交通的视角,信息化的技术去解决交通问题,所以要有前瞻视角、技术思维,这就要求深度掌握交通的一些原理和计算机的原理,还要具备架构的能力。
研发就要在某一个领域精耕细作,能够以创造者的角度去优化模型算法,对于数学和交通结合的要求就更高。

负责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研发工作的莱斯信息交管事业部信号研发室主任张俊告诉赛文交通网,“智慧交管行业的系统设计和交通算法人才比较稀缺。”系统研发人员需要熟悉开发语言和工具、系统架构、系统业务流程等,算法研发人员需要熟悉交通理论及行业标准、算法设计、交通仿真等。

“行业需要交通规划、交通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自动化控制、通信、计算机、软件等专业人才,并且在工作中需要结合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项目不断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的规范和技术。”从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设计和规划工作的上海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助理保丽霞表示。在前期规划阶段,以交通专业的人才为主力。

在工程设计阶段,城市道路外场智能化设备的设计对自动化、供电、通信等要求比较高;机房、监控指挥中心等设计对自动化、通信、计算机等专业要求高;智能交通应用平台、系统功能等设计对交通、软件工程要求较高。

在保丽霞看来,智能交通水运、航空、城市等纵向领域面比较广,在每个领域内从规划、设计到各个产品制造、系统开发、运营管理,专业跨度比较大,对人才的需求既有专攻又有交叉,比如交通专业、自动化专业人才做智能交通都能做的很优秀,但研发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三、智慧交通行业人才稀缺

智慧交通行业人才稀缺,在国内外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交通研发中心主任万剑对赛文交通网表示,“行业人才稀缺与智能交通专业特点、行业发展现状、行业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等有密切关系。”

智慧交通专业特点方面,智慧交通是交通工程、管理工程、信息工程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系统性专业,特点鲜明。在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均有较高要求,如多源交通信息感知、交通运行监测、交通仿真与控制等共性技术,涉及人车路环境等多要素关联分析、信息论与通信技术最优化应用等难题,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科学思维,还需要跨专业的技术理解、研发能力。

行业发展现状方面,行业处于以市场应用需求为导向、新技术与产品不断迭代升级的快速发展阶段,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不断有新的创新题材和新技术产品来维持活力,也带来了资本的逐利。资本、市场、创新、技术成为智能交通行业的核心词汇,从业人员的生长环境是快速变化的,导致人才需求巨大、却又难以培养的现状。

行业人才需求方面,行业人才需求旺盛,但是能引领技术发展、引领行业与产业变革的领军人才又极其缺乏。智能交通是交通运输新基建的重要组成,既要注重应用实效、又要创新驱动,社会对智能交通的期望很高,但是其产业规模量级有限。专业人员需持续深入学习、兼顾市场和技术、坚定信念、富有情怀。

行业人才培养方面,高校与企业对智慧交通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是培养智能交通人才的第一课堂,企业是培养的主战场,优秀的复合型智慧交通人才离不开专业基础学习、也离不开实践经验。目前高校把智能交通作为交通运输工程的二级学科,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是基础性的、偏重于交通工程理论。由于智能交通面向的行业应用需求非常复杂,如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养、智慧化的交通(客货)运输服务、交通管控与行业治理等,涉及大量的行业经验、业务管理需求、政策标准法规,从业人员需通过工作实践来理解智能技术与产品真实需求,通过人才梯队建设及技能传承实现知识传递。

四、人才稀缺的主要原因

智慧交通专业人才属于计算机、网络通信和交通工程等多个学科相互交叉培养的结果,为了满足智慧交通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需求,行业需要培养智慧交通复合型和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ITS作为传统行业,多年来整个行业链条上,业主、设计、施工、设备商等需求基本稳定,行业人才流入流出基本平衡,在智慧交通大发展的背景下,需求放大,导致了人才缺口。”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机电与智慧交通所长关小杰认为,信息化的技术人才对交通行业的深入理解需要2-3年的较长时间,行业仍处在对交通工程学“补课”的空窗期。
现有的教育机制还是传承了传统交通的整体理念,在交通+信息化甚至是智慧化的课程还不足。“学生往往懂交通理论不知交通实践,更难以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实际的交通问题,企业在用人时一般都需要先补足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培养。”李晨毓指出。

在保丽霞看来,智能交通行业人才稀缺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存量培养人才底数不足。

第二,行业面广、跨度大,人才专业要求综合性强。

第三,同专业人才在智能交通类公司薪资不具有吸引力。

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副总经理张长隆副教授对赛文交通网表示,智慧交通专业需要培养出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一是要打牢交通工程知识结构体系;二是要加强信息化能力培养,从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各方面着力,为知识体系进行赋能;三是要加强创新思维培养,在多学科交叉领域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

市场普遍认为,智慧交通专业除了要学习原有交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还需要学习计算机和网络通信基础课程,贯通专业与市场、产业间的壁垒,培养具备智慧交通系统设计、应用和数据分析能力,服务于智慧交通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专业人才,能够在与交通相关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设计院及研究所等部门从事智慧交通投资咨询、行政管理、技术服务、系统设计和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工作,从而形成服务于地方和全国智慧交通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总结

高校特设“智慧交通“本科专业,是面向交通强国战略、智慧交通行业与产业发展、新专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需要,在新形势下做出的前瞻性谋篇布局,可为未来交通行业输入更多的专业人才。

高校如何进行“智慧交通”本科专业课程设计,万剑给出了“重视基础能力,突出特色技能”、“理论与实践并重,产研联合培养”、“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动手实践”、“跟踪前沿技术,注重技术转化”等四点建议及举措。

第一,重视基础能力、突出特色技能。

智能交通技术应用涉及面非常广泛,四年本科学习难以全面覆盖所有知识面,可以结合高校自身专业优势和特色,在交通工程、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等公共课程的基础上,设置面向行业应用的不同重点课程,如智慧公路、智能航运、智能交管、铁路信息化、智能载运工具等,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第二,理论与实践并重,产研联合培养。

智能交通是服务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的集成应用性技术,如何用好、如何好用,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建议学校在课程教学的同时,增加与企业联合培养环节,鼓励学生多到智能交通研发企业、勘测设计单位、工程应用部门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第三,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动手实践。

创新是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也是智能交通区别与其它交通运输学科、土木工程学科的显著特性。智能交通从业人员需有创新思维、辨思能力,动手解决难题,寻找日新月异的技术与交通应用的最优解,摸索普适性强、性价比高的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方法。教学课程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沉下心动手实验,掌握智能交通技术应用的一般规律。

第四,跟踪前沿技术,注重技术转化。

课程教学可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视角理解智能交通,设置智能交通装备技术、智能交通控制技术、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技术、智能交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控制相结合的相关课程。

设置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类课程,内容覆盖交通规划、建设、养护、控制、运营、服务全过程。课程以理论为依据,以案例为参考,需关注智能交通关键技术如何实现转化应用。

来源:赛文交通网

版权说明:“华夏EV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文章标签:

本文网址:http://www.evinchina.com/newsshow-1547.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