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政策 > 正文

“欧盟碳关税”草案修正案正式通过,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加速零碳转型

发布日期:浏览量:3692

导读:2022年6月22日,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以下简称“欧盟碳关税”)草案修正案正式通过。

碳中和已经从全球共识走向全球行动,在此背景下,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加速零碳转型。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到欧洲的商品成本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需要加速实现零碳转型,获取“绿色通行证”。

根据提案,2023年至2025年为欧盟碳关税实施过渡期,进口产品无需缴纳碳关税,但进口商需每季度提交包括当季进口产品总量、产品直接和间接碳排放量等信息在内的报告。2026年起,欧盟将正式全面开征碳关税。

而相较之前的版本,修正案将正式生效期延长一年至2027年,但却扩大了碳关税征收范围,在原有的钢铁、铝、电力、水泥、化肥基础上增加了有机化学品、塑料、氢和氨;此外,电力间接排放也都将被计入。

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到欧洲的商品成本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需要加速实现零碳转型,获取“绿色通行证”。

其中,欧盟碳关税修正案叠加《欧盟新电池法规》修订,意味着欧洲对本土动力电池产业链的管控将更加严格,并对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进军欧洲市场提出严峻挑战。

在此情况之下,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想要深度参与欧洲电动化转型,除了技术产品、产能规模、供应链的较量之外,还必须在这场零碳转型中掌握主动权,实现欧洲本土化、零碳化。

对此,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头部企业已经高度重视并率先付诸行动。

在第十五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上,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表示,公司计划到2026年出口到欧洲的产品实现CFP≤25gCO2/Wh。并计划在2023年打造公司首个中国零碳工厂,规划到2026年实现碳达峰、2040年碳中和。

以此为目标,蜂巢能源第一个零碳产业园已于2022年6月10日签约落地四川达州。项目总投资170亿元,规划建设包括磷酸铁锂和无钴正极材料生产线、磷酸铁锂前驱体和电解液生产线、电池回收拆解生产线和相关配套设施。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副总经理崔岩岩也在峰会上表示,欣旺达成立了由集团副总裁牵头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规划编制组,设立了2029年碳达峰、2050年碳中和的目标。

和上述电池企业的规划相比,远景动力在动力电池制造零碳转型方面已经占据先发优势。

2022年4月,远景动力率先在全球发布首批“零碳电池”。

4月和6月,远景动力宣布将在美国肯塔基州和西班牙纳瓦尔莫拉德拉马塔地区分别新建一座动力电池超级工厂,两个工厂规划产能都是30GWh。

据悉,上述超级工厂将依托远景科技集团零碳系统解决方案,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应与碳中和运营。同时通过零碳智能电网技术,推动当地绿色工业革命,加速当地的零碳转型。

目前,远景动力已经建立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监测与追踪体系,通过准确的碳足迹分析,制定合理的减排措施,同时探索更多有效的零碳解决方案,为企业以及产业链减排赋能。

由远景首创的零碳产业园,依托覆盖风电、光伏、储能、制氢、碳管理、电力交易等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产业园区的零碳闭环,成为零碳系统解决方案和动力电池标杆工厂。

除了上述电池企业之外,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孚能科技、欣旺达等动力电池企业,也制定了相应的零碳计划并陆续推进。

事实上,除市场竞争之外,动力电池产业的零碳竞赛已经打响。

2022年3月,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获得全球知名认证机构SGS颁发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书,宁德时代宜宾工厂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

据悉,宁德时代宜宾工厂80%以上能源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水电,每年可减少40万吨碳排放。

国轩高科已逐步着手开展碳盘查工作,根据不同基地的运行情况探索适合的节能减排目标。同时计划与大众在欧洲建设零碳工厂,并在内蒙古乌海建设年产40万吨的负极材料零碳基地。

孚能科技镇江工厂已经于2021年6月通过了第三方DEKRA颁发的碳中和生产认证,公司2021年度单位能耗较去年降低50%以上,在碳中和能力方面已进入领先行列。

同时,由孚能科技牵头修订的《锂离子电池碳足迹评价导则》也于2022年3月发布。

除此之外,其它电池企业也制定了逐步减少碳排放,加大绿电使用比例,最终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动力电池产业链的零碳行动已经从电池端传导至上游锂电池材料环节。

包括上游前驱体、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材料领域的头部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双碳路径,以满足其动力电池客户零碳转型的需要。

其中,钴产品龙头企业华友钴业旗下正极材料业务板块——成都巴莫正极材料基地4月通过SGS的PAS2060体系认证,成为全球首家零碳正极材料生产基地;5月,公司旗下循环回收板块——华友资源再生通过了SGS的PAS2060体系认证,成为全球首家资源再生零碳工厂;华友能源通过了SGS的“碳中和”审核,成为全球首家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零碳”工厂。

此外,华友钴业还与印尼国家电力公司签署绿色电力供应合作协议,为其在印尼建设的高冰镍开采冶炼项目提供绿电。

电解液龙头企业天赐材料也宣布在四川眉山市建设其首个全球零碳工厂,通过使用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物流、绿色交通、智能管理等方式实现节能减排,年碳排放可减少1495万kg以上。

整体来看,为构建电池“碳足迹”,动力电池企业正在联手上游材料、设备和末端回收等企业,建立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监测与追踪体系,通过准确的碳足迹分析,制定合理的减排措施。

在此情况之下,后期或将与更多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加入零碳阵营。

来源:高工锂电

版权说明:“华夏EV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文章标签:

本文网址:http://www.evinchina.com/newsshow-2015.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