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1已经逐渐离我们远去,在这一年里,我们见证了汽车新势力的高歌猛进、见证了本土供应商的崛起、见证了消费者态度的转变。在辛丑岁末,我们对智能汽车行业的热点,进行简单盘点。
多年以后,当汽车人们再度回首2021时,很有可能将2021年定义为行业突破临界点的一年。2021年中,L2级自动驾驶的新车市场渗透率已经突破25%,大型港口货运车辆自动驾驶应用也达50%,搭载智能网联终端的车辆超过500万辆。从市场新车型的销售角度上看,消费者的购车选择正在悄然转向。
也许我们大多数人不能引领趋势,但是我们每位都是趋势的见证人。本篇2021热点回顾,分为“行业政策”、“市场动态”以及“供应链产品”三大类别,希望可以帮助读者简单明了的快速回顾2021智能汽车行业大事。
一、行业政策类
1、智能汽车信息安全法规集中出台
2021年6月,滴滴在20天内迅速完成美股IPO上市。随之,滴滴被有关部门约谈、APP下架、美股退市。这一系列的连锁事件,将出行信息保护以及国家数据安全的问题推向热搜。
有意思的是,同在6月,我国《数据安全法》获得通过,制定该法的目的为“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数据安全法》已经于9月1日正式实施,其意义在于构建了我国数据安全的基本制度,使得数据安全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智能汽车细分领域,8月网信办、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以及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紧接着的9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工作的通知》。
2021年是行业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集中发布、补全的一年。相信在将来,相关规定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使得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迈向更健康、更有序的良性发展。
2、汽车、出行行业将直面碳中和
2030年完成碳达峰,2060年努力实现碳中和,已经是我国未来40年里的重要国策。10月底,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国家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0%。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在“碳中和”这一全球目标的背景下,众多车企也给出了自己的路线规划。大众明确将进一步推进绿色生产、构建可持续供应链,从而实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宝马力争在2030年碳达峰,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同时宣布2030年其单车全生命周期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9年降低至少三分之一;国内车企中,长城率先发布了“2025战略”目标在2025年年销量达到400万辆,新能源组占比80%,并在2045年实现“碳中和”。
图片来自:互联网
3、智能汽车行业规范化再上新台阶
7月27日,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此版规范明确了道路测试的范围,同时要求不得在道路测试或示范应用过程中在道路上开展制动性能试验;并在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过程中,不得非法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不得搭载危险货物。8月12日,工信部发布 《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意见》在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测试、生产以及OTA升级等方面给出了更多的管理细则,将有效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8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GB/T 40429-2021《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2年3月1日起实施)。这是根据我国自身产业情况进行设立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将结束行业一直参照国际相关标准的局面。该标准可以解决国内自动驾驶分类规范性的问题,并为后续的法规制定提供依据。
4、全球首个L3级量产车型获批上路
在前三条行业回顾中,我们主要回顾的是国内法规热点。放眼全球,最受业内关注的法规类事件当属12月12日,德国联邦机动车运输管理局(KBA)审批通过了梅赛德斯-奔驰EQS车型的L3级自动驾驶系统,使奔驰成为全球首个获得联合国法规UN-R157认证的汽车企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奔驰EQS车型将获准在德国1.3万公里合规高速公路上使用L3级自动驾驶功能,但根据规定在L3功能状态下车速不得超过60km/h。2021年底L3自动驾驶在德国的一小步,很可能成为L3时代的序曲。
二、行业动态类
5、跨界造车兴起
3月30日,在推迟一天的发布会上,小米CEO雷军宣布了造车计划,并说出了那句“这是我赌上人生的最后一次投资”的名言。小米为汽车项目专门设立了子公司,并且将由雷军亲自带队。小米造车项目先期投入了100亿人民币,计划在后十年总共投入100亿美元。这个投资规模,相对于先进入市场的“蔚小理”三家而言,只比蔚来略小,但绝对比小鹏、理想两家充裕。小米作为国内头部的科技企业,在智能化工程师与供应链的储备上不像前三家那样从零开始,而且还拥有数量庞大的品牌粉丝群体。在11月,小米汽车已经正式宣布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相信我们很快就可以初窥小米汽车的量产型号的真容。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小米外,另一手机制造商OPPO也传出造车的消息,根据外媒报道OPPO将另辟蹊径在印度开展电动车业务,产品可能在2023或2024年推向市场。行业内还有一只“房间里的大象”,那就是已经一只脚进入造车领域的华为。12月23日发布的AITO问界M5,从Harmony OS操作系统到HUAWEI Sound音响系统再到HUAWEI DriveOne纯电驱动增程平台,从上到下都透出一股“意欲何为”的暗示。
6、新势力销量增长迅猛
在2021年,造车新势力们的月度销量纷纷突破万辆大关。11月小鹏汽车总交付量达到15613辆,环比增长54%,同比增长270%,已连续三个月单月交付量破万。蔚来11月交付新车10,878辆,相比去年同期大涨105.6%。1至11月共计交付量80,940辆,同比大涨120.4%。理想汽车11月交付13485辆理想ONE,同比2020年11月增长190.2%。2021年1到11月,理想汽车总交付量达76404辆。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车通过24个月的努力,凭借单一车型击败传统主机厂成为了月度中大型SUV销量冠军。
图片来源于社交网络
三、供应链产品类
7、贯穿全年的主机厂缺芯
根据外媒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数据,截至12月19日,由于汽车芯片供应短缺,已造成全球汽车减产1027.2万辆,预计全球2021年全年减产汽车1131万辆。其中中国市场累计减产198.2万辆;预计今年全年减产214.8万辆。
在2021年里,大众、丰田等主流车企都因芯片短缺导致了暂时性的停产。导致缺芯的原因,主要为疫情的持续、恐慌性的囤积和终端产品算力需求的增加。疫情的持续导致交货时间的延长,导致一些主机厂原先采用的采购库存模式不再行之有效。与此同时,智能化的升级也导致各类产品对算力需求的增加,如果全球疫情不能有效控制,芯片核心的供求矛盾会延续更长时间。
8、激光雷达"上车",量产车型配备激光雷达
2021年元旦,小鹏汽车就公布了与大疆孵化的科技公司Livox合作,将推出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汽车(小鹏P5)。随之,各大主机厂也将自家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推向市场。
图片来自:小鹏
蔚来在2021年共公布了两款搭载激光雷达车型——ET5与ET7,车型采用了独有的顶部激光雷达搭载方案。传统主机厂也在激光雷达上进行发力,广汽埃安LX Plus、长城摩卡以及上文提及的奔驰EQS均有搭载激光雷达。
根据我们之前文章收集的资料,在2021年内约有19款车型公布了搭载激光雷达的方案。
9、AR-HUD开启量产
AR-HUD可融合实际路况场景进行显示,并结合LKA、ACC、车道级导航等ADAS功能,为驾驶者带来沉浸式的智能化体验。可以说,AR-HUD是智能驾舱各功能的最佳输出端口。根据佐思汽研的数据,2021上半年,HUD市场渗透率继续提升,接近5%,预计全年在8%左右;到2025年有望超过30%。
AR-HUD已经成为了前装供应链企业不可忽视的增长点。目前,市场上AR-HUD的主要供应商有日本精机、电装、大陆等国际供应商。同时本土供应商,如华阳多媒体,也在快速崛起。华阳多媒体已经与长城、广汽、长安、东风日产等在多个车型上达成合作。截止2021年上半年,华阳AR-HUD的出货量已经达到20万套。
10、数字钥匙前装搭载率突破10%大关
随着智能化的发展,传统机械部件将会逐渐被智能电子部件取代。其中,数字钥匙的前装增长成为了2021年的行业亮点。根据行业媒体数据显示,数字钥匙的前装搭载率将首度突破10%。
图片来自:清研讯科
2021年7月份,车联网联盟(CCC,Car Connectivity Consortium)发布了数字秘钥3.0版规范,定义了智能汽车基于UWB/BLE+NFC的互联方案,采用数字化手段实现身份识别、进出控制、自动点火技术,已成为业界共识。其中,基于UWB技术数字钥匙方案可能会成为主机厂更加青睐的选择。UWB技术具有定位精度高、难于被攻击的特点。目前宝马BMW iX以及蔚来ET7已经率先搭载UWB技术钥匙。
来源:GIVC Hub 作者:鲁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