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 > 正文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有哪五大挑战?

发布日期:浏览量:4492

导读:近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共同研创的《智能网联汽车蓝皮书: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1)》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顺利出版发行。蓝皮书指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面临五大挑战。

1、顶层设计方面,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仍需完善

在产品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地理测绘等领域,部分法律法规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不适用性,特别是在全球L3级自动驾驶即将进入市场应用的背景下,相关问题尤为突出。具体来看,《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虽然探索许可自动驾驶进行道路测试和上道路通行,但该法规仍在征求意见中,修订周期尚不明确,《道路运输条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GB 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也都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产生一定制约。此外,在准入管理、豁免应用、事故认定、网络安全等领域,相关具体实施细则存在部分空白,导致实操层面落地困难。

跨部门统筹协同仍有待加强。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委会为代表,我国多部委之间的协同机制已经形成,在协调解决发展重大问题、统筹推进产业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部分专项领域的发展推进过程中,各部委的工作目标尚不统一,工作重点缺乏统筹,亟须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形成发展合力。

我国已经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系列文件,建立国标、行标、团标协同配套新型标准体系,围绕操作系统、计算平台、网联技术、汽车芯片信息安全、数字证书等方面开展系统标准化研究。但面临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标准化诉求,现有标准的供给仍然不足,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功能和性能测试评价、安全管理等无法形成充分支撑。此外,跨行业标准协同方面存在不足,不利于形成行业共识。

2、关键技术方面,部分基础技术及器件受制于人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长,同时涉及与人工智能、芯片、通信、地图定位等多产业的交叉融合,对产业体系的供给能力要求极高。总体来看,我国在一些底层核心技术及器件方面尚受制于人,构建完备且自主可控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体系仍然面临较多挑战。

基础软件与操作系统方面,计算平台的控制单元、计算单元与AI单元分别需要部署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目前相对成熟的内核系统及中间件等基本掌握在欧美厂商中,国内存在较大差距;车规级芯片方面,传统车规级计算与AI芯片主要由国外厂商垄断,包括设计工具在内的硬件设计产业链也掌握在国际厂商手中,车规级芯片的安全等级、性价比以及量产能力等方面仍有差距。视觉处理芯片、毫米波雷达收发芯片、激光雷达收发芯片等环境感知核心元器件产品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国产替代产品仍需对性能、稳定性进行进一步验证。多种类型MCU芯片面临短缺,已经严重影响主机厂产销量。此外,我国在仿真测试软件、高精度线控执行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产业链尚不完整,核心技术积累欠缺。

3、跨界融合方面,缺乏纲领指引,行业理解不足

我国提出了智能化网联化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但实际推进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顶层设计层面,缺乏顶层融合技术架构,行业对融合系统定义、发展路径、研发模式、技术方案等理解不足,导致产品技术方案创新性不足、基础设施建设重复、系统数据封闭等一系列问题,难以形成切实可行的落地支撑;企业研发层面,传统汽车企业仍遵循汽车电子产品开发流程,缺乏ICT等交叉融合技术的引入,ICT公司缺乏对车辆工程的理解和适配,导致网联功能仅限于信息娱乐和安全预警,无法以网联协同感知支撑智能决策及控制,没能发挥网联化赋能解决单车智能短板的技术优势。

基础设施建设层面,尚未形成统一的建设规划,相关主体参与角色和定位不明确,路侧基础设施建设与车端通信设备应用渗透协同发展不够充分,影响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发展进程。此外,相关通信标准快速迭代,但大量基础设施硬件无法升级兼容,严重影响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热情。市场应用层面,缺乏直达客户痛点的典型网联化功能应用场景,网联化对于车辆安全、交通效率、城市发展等带来的改善效应也仍需进一步探索和论证,受益群体的不清晰导致无法形成商业闭环,无法形成良性的商业迭代。

4、示范应用方面,未能有效衔接研发与市场应用

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过程中,示范应用是承接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的重要一环。一方面,通过示范应用可以加速技术验证和数据积累,特别是考虑到智能网联汽车数据驱动的特征,示范应用能够有效反哺技术研发;另一方面,通过示范应用有利于商业模式探索和社会接受度提升,以示范区域为载体,采用“砂箱监管”理念,还可以探索相关政策法规创新路径,实现发展环境优化。

当前我国各地测试示范项目蓬勃开展,但其对产业的推进效果并不理想。首先,各地示范项目并未从城市交通出行、物流、作业等领域的痛点出发,导致展示属性更为突出,城市之间的示范项目同质化严重,没有形成有效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其次,各地出于安全考虑,对复杂场景、复杂工况等开放不足,导致各类示范项目在时间和空间上碎片化严重,限制了潜在用户群体规模,对促进消费者培养、社会接受度提升等效果有限;最后,智能化、网联化道路基础设施改造缓慢,尚未组织城市级大规模测试,在网联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方面探索不足。

5、安全保障方面,企业安全能力建设存在差距

安全保障成为2021年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焦点,汽车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升级、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是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未来企业能力建设的刚性要求。参考《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要求,企业应加强数据和网络安全管理,规范软件在线升级,加强产品管理。但国内企业总体上在相关领域技术积累不足,能力建设方面存在差距。一方面,国内相关领域起步较晚,主机厂在相关领域技术布局不足;另一方面,在车规级安全芯片、测试软件工具等方面,主要依赖进口,影响技术布局。此外,全行业相关人才严重不足,也缺少对专业人才资格认证和资质认定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严重阻碍相关行业技术与产业发展。

版权说明:“华夏EV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文章标签:

本文网址:http://www.evinchina.com/newsshow-989.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